本帖最后由 垅田楼一 于 2016-11-24 00:13 编辑 / M1 j# `1 N2 l" `* R
+ a) A ~& X% O+ y# z; {3 s
媒体采访吴一龙教授内容摘要:+ S* a% u2 q% _+ M7 Q( C7 q
: D+ c( `4 C; N, b6 u
靶向药物的出现给所有肺癌病人带来非常大的福音。目前肺癌病人基因检测中突变的,主要有三种治疗模式:
0 S' s7 F: g" W, @% Y5 y5 v
) O5 m! M J- H1 Q. T第一种模式是先使用靶向药物,直到靶向药物失败,再进行化疗,目前临床大部分在应用这模式;
6 Y7 j2 k4 M% r5 g1 v2 `5 m" E, W2 b3 J! g {
第二种模式是最传统的方法,先化疗,等到化疗无效的时候,再用靶向药物。
! F6 l% D2 g- }! Q5 z0 L9 V! K+ R$ b& v3 R4 ?
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凡是使用靶向药物,晚期肺癌患者总的生存率都会延长,但两种治疗模式延长率差不多,总的生存无较大的差异。
( ]! R4 X; O- c( A
) b) {& Y" X6 o) m7 l! H所以目前临床都在争论此话题:肺癌基因突变患者究竟是先用靶向药物还是先用化疗呢?很多肺癌医生认为先用靶向药物,再用化疗。如果先用化疗,
+ d: w1 N0 R" E) K& ~/ j患者在化疗期间出院了,就没有再运用靶向治疗,所以主张先运用靶向药物。
+ i+ N! l; i& A
6 |2 H5 X& r! F第三种模式:2010年中国先提出了维持治疗:先做化疗,做完化疗之后接着用靶向药物维持治疗,目前这种模式没有前两种模式受欢迎。
c% N% c$ H' R( l- K目前面临两个问题:
% V1 C, N. g; V3 S6 y
( x7 H/ \+ o2 r% N# c* B1、为什么把靶向治疗放在任何一个阶段,生存率没有差异?2 i" Z+ f! G w' H% U4 O3 J3 }
; @) z- V2 H8 L* H, A* G" i
2、除了这两种模式,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使病人活得更长,质量更高?
2 n) F3 n+ W3 {3 Z
4 r# A6 G3 i4 U/ |% _新的间插治疗:总生存可以达到31个月,创历史上最高
- k% _& h5 \9 n- j0 M5 I
\- C. t6 I% w5 G2 i- U10年前,吴一龙教授团队启动化疗和靶向药物间插治疗:
5 n4 F u$ s8 J4 r' y# I! Y
6 I/ |4 O/ c1 h: F7 j, H/ ~先给患者做化疗,到第八天到第25天中间(第八天)加靶向药物。6 x4 q1 G1 V4 J/ e) b
" x4 ?5 @/ |- `5 X* ]
过去10年研究证明,新的治疗模式,不但使肺癌的进展变缓,而且使肿瘤患者的总生存全面提高,总的生存可以达到31个月,历史上最高。9 B Z0 }9 f" C \8 d4 p2 ^
, _# T9 h$ `, r* E% L# ?
解惑: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是同时进行?3 ]' L& ?5 u. W7 c ?
3 W" h9 F; J. t, h5 z" ^吴一龙教授:目前临床中化疗是三个礼拜一次,把靶向药物插在中间使用,但不是和化疗同一天,所以不是叫同时,而是间插。
+ v8 r$ r3 W& F! @2 J! b# l
- x7 c | I/ e: p解惑:中位总生存期从20.6个月提高到31.4个月,请问中位总生存期通俗一点是什么呢?
. q( {8 f7 g; ?7 F+ w5 U& j
- I9 n! `1 x; B吴一龙教授:中位是指肿瘤平均发展生存期。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肿瘤靶向药物,平均总生存期只能达到八个月,如果运用了化疗和靶向药物间插疗法,总生存期最高可达31.4个月。: K( V( j/ J% L! q8 C' n
I: v0 y1 i6 s7 L% j
6 V8 C5 R' c) C" `
“十年”肺癌靶向治疗科研路,100多名医生参与
1 T8 U6 m/ G6 G0 w9 H( {6 J9 {- V S0 I, w5 ? F. S) p6 L* Y
吴一龙教授:化疗和靶向间插治疗项目的时间比较长,从idea到文章发表,总共花了10年的时间。 v5 u, _. U, n5 t. Q# x" g; f
中国大概有100个医生左右参与,有451名患者参加。6 ~9 V+ `7 n- a
* w: T6 a, ^) [: p. y, B问:这个研究项目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 N0 ^( s, Y5 h5 O/ D' V9 Q; q, C0 B' d6 ]# n
吴一龙教授:间插治疗研究最大的困难在于老百姓的认知。患者听到基因突变了,以为吃药就行了而不想做化疗,多数患者任务做化疗很痛苦。
. B- y8 I2 l; U; z ]第二困难在于项目整体质量控制,400多个病人每个数据都要控制在最高质量国际标准上。实际操作当中,非常多琐碎的工作,在中国现有的浮躁的短平快科研氛围下,难度大。任何其中一个数据的错误,就会导致整个数据失真。
: h8 N2 m: I8 m1 S2 ^
`! |4 W: z% l- a8 u; L, Q, j9 @- B0 x问:为什么中国的临床研究会做得这么好?
& F7 S% J4 ~( ~4 y( N$ B# l吴一龙教授:在美国做类似的临床研究越来越艰难,6 c3 S9 m7 K7 T0 K) |; ~' h; C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非小细胞肺癌突变的病人特别多,占到30%以上,而美国肺癌的突变病人仅为10%
# t4 T U0 u* ]' @+ L
6 w6 F. p; Z5 g8 ?& p( @1 ]. m. J6 S第二个原因在于在美国、欧盟、韩国,靶向药物国家一批准,医保也随之批准。而在中国,国家批准上市,医保需要再次审核,符合的才能批准。目前中国只有在广州医保才能进行靶向药物的补贴。而靶向药物是比较昂贵的,在临床试验当中,靶向药物是免费的,包括药物、检查、而且每一检查都可以有补贴,对中低收入者无疑是一个大福音。如果有一天,中国很多新药也可以做到国家一批准上市,医保就覆盖,那么这样的临床研究也会越来越困难。' p3 [* @' R( P1 @- k9 N8 P
$ _( Z' k+ O, U$ q规范化治疗,不做检测是不能做靶向治疗的7 B \8 _/ s; d5 G- C3 N
7 \- r. U/ l, V5 E. ^; ^不进行基因检测,直接靶向药物治疗是非常危险! K+ T4 J0 S4 f+ ^$ U6 F2 @5 P) a
& M# X% g' U2 U: H+ M; P目前很多基层医院有开靶向药物的权限,但是不做基因分型检测,直接进行靶向治疗,这是非常危险的,国家和相关专家正在推动靶向治疗规范化,不做基因检测是不能做靶向治疗的。
! Z) D' h- d. s" W, q$ M4 g7 z" P0 S) X: A% T! G) S$ x# C
过时的理念:吃完某一类药,有效就继续吃,无效就停用。目前是不能如此的了,不是吃一个月药无效。
4 @6 k: o- a0 j! m; n8 p) e5 T! D& X" j7 y& v n6 [2 j2 ?
比如靶向治疗一月一万八,拿一万八去试验是有效还是无效呢?如果患者家境不好,拿一万八去试验,对患者的负担有多重,而且70%非小细胞肥癌是非突变,直接拿钱去打水漂的了,所以这种模式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
. `) Z0 T b B g9 `# Z a' \* y4 n+ i5 L
没有突变就使用突变药物,不仅仅会带来很多的副作用,同时会让病情进一步发展。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会有害的,能够不吃药,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