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痛痛,贴贴贴,早贴早轻松”相信不少人对这段魔性的广告语都有极其深刻的印象,简简单单几个字把贴剂的功效描述的淋漓尽致。
. \5 L0 m' |* E9 x- B1 q2 ]- I
3 L3 i* W/ f: d0 c
其实贴剂类药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感冒发烧有退烧贴,腰腿疼痛有筋骨贴,防治晕车有晕车贴,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还是受伤出血时所使用的创可贴。那看似无所不能的贴剂有没有可能在癌症治疗领域有所贡献呢?
& Y( q ?* ^% ^% ]" z0 k- t+ f3 }" D$ E) H" y s3 q: Z
说到这可能会有很多朋友表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外用的膏药怎么可能会起到治疗癌症的作用呢?先别急着否定,我们一起往下看。
% b* p' m0 ~4 i( k( I, r6 |
% Y: D5 z; q4 U( F' u) ^贴哪打哪,抗癌贴片可有效治疗癌症7 ^, D0 O5 h* v/ ?$ `% n
- q# ^8 Z; u! f4 w1 T! a& V
浙江大学药学院顾臻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刊登了他们关于“生物正交催化贴片”的最新研究成果,据研究显示该贴片可正交通过催化反应,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前药注入体内,在原位产生阿霉素,从而起到癌症治疗的功效。
, u* ], J+ u( a/ E; G. X
; Z3 x" j. R: d, `治疗原理:
1 |: P: O T% U$ p5 C, A
$ h3 I( {0 `3 e# i0 g( P$ u" ?$ u其实浙江大学团队研究的这种抗癌贴片有别于我们传统认知中的贴片。普通贴剂很难通过皮肤的屏障作用,有效率较低,可以理解为“治表难治里”。而为了能深入内部直达病灶,研究团队创新性的将皮下注射与透皮贴剂的原理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透皮给药系统——
微针透皮贴剂。该技术可将大分子药物有效渗透至病灶处,实现了贴剂治疗内部病灶的可能。
- O8 q; `5 I$ n' q S) K; B* R' b' I$ C% q2 H* \
1 K% v3 t' E4 I9 K! U
微针透皮贴剂示意图
8 @8 L& S+ k9 t- J+ O" |, h" N0 B该技术此前已成功用于糖尿病治疗,依此技术发明的“智能胰岛素贴”可实现定量的胰岛素释放和可视化的葡萄糖监测,此次用于癌症治疗也算是该技术的延伸。
) ?! y4 b# k( f; w3 M
; F! s: Y; M+ _4 p$ J
有了技术支持,就该考虑如何将此技术用于癌症治疗了。研究人员给出的答案就是
“生物正交催化反应”。
$ C- `1 Z* X+ k
1 T; N- G; x: Z2 G* ?, D% L( V/ \生物正交催化反应是指在活细胞或组织生化环境下进行的非天然化学反应,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使用某种金属催化剂人为的促进人体内发生一些化学反应,从而起到小分子化合物或细胞内蛋白的激活作用。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式使毒性更低的药物前药在病灶处进行激活,转化为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本体,从而减少药物对其他器官药物的伤害。
3 o" l( o6 E# ~& [7 i' c* K
. Z& L7 B. T5 C: d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尝试和探索,研究人员发现金属元素钯(Pd)用于抗癌药物的催化可行性良好,且没有毒副作用。于是研究人员尝试将钯 纳米粒固定在微针上,当微针刺入体内时就可以在病灶处定向激活药物前体。
# H/ W; e" r( v0 Q) |) o- L3 L4 G3 P0 ^" ?, t# \2 t+ @* y- r4 X
0 W' `; z C$ w0 ^! d5 R2 M) H
微针贴片介导生物正交催化抗肿瘤的示意图
) Y+ d4 }7 A9 E+ g
实验验证:0 C$ f3 `) ^* `- u% M
0 P+ m6 N3 j+ X8 \! I) I4 Q& q
研究团队使用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证实了通过系统给药方式注入体内的化疗药物阿霉素的前药分子,可以在预先插入微针贴片的肿瘤内原位激活,产生阿霉素分子并富集,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5 F' P9 P6 u% d5 e
% d. H6 K; l% t8 a" O' L. {6 w5 M! {: b& c, D% O: `
对黑色素瘤小鼠使用微针贴片治疗示意图
* T1 x4 r9 I ?4 R4 v总结
" T, h( |# K1 }4 p+ u: S6 v5 |9 h- [
其实该研究并不是第一次尝试使用“生物正交催化反应”来杀死肿瘤,但该研究团队利用了微针透皮贴的形式将药物更好的作用于关键部位,实现“贴哪治哪”的愿望,同时还使治疗药物增效减毒,对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8 d6 r, @ t- s" `/ d* V) v4 [3 x% z+ {3 l+ A" [
研究团队表示在现有小鼠实验取得较好成果的基础上,后续还会开展大型动物实验。如果结果喜人,临床研究可能也就不远了。
' i7 ~! j& t3 c5 c5 j; F* t0 R
: W1 @: ]9 P! l' c) R% |9 ?当然该治疗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只能治疗皮下肿瘤,无法深入体内治疗肺癌、胃癌等脏器肿瘤。不过这种新型的尝试也让我们看到了癌症治疗的更多可能,可能有一天贴上一片小小的贴剂来治疗癌症的愿望真的可以实现。
: J1 K) w* f; {& A# d* J: a
1 u# R- }$ }7 e8 S/ o l. B
参考文献:: K# d5 p" O# Z* f2 S$ J
! f) U+ u1 k9 @: e) H[1] Chen, Z., Li, H., Bian, Y. et al. Bioorthogonal catalytic patch. Nat. Nanotechnol.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65-021-00910-7$ d: {' m4 H8 M8 m: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