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几步,助你降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作者:许柯
手术切除是早期肺癌中最为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大多会存在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下降问题,并有可能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为降低这些情况发生的可能,让术后的肺部尽快恢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肺康复的内容之一,肺康复作为一项由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非药物疗法,最早被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后被大量研究证实用于肺癌术后的患者,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降低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可能。因此,运动训练现已成为肺癌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
常见运动方式
1.有氧运动
包括游泳、步行、慢跑、登山、跳绳等。指南中推荐的每周至少进行中强度运动150分钟或高强度运动75分钟,每个运动周期至少为10分钟。
区分运动强度的方式可以以最大摄氧量(VO2 Max)或直观感受判断。
低强度运动:在做运动时说话和唱歌都可以同时随意进行,最大摄氧量低于40%
中等强度运动:在做运动时只能说话,无法唱歌,最大摄氧量为40%-60%
高强度运动:在做运动时唱歌和说话都无法进行,最大摄氧量为60%-80%
有氧运动是一种相对安全且高效的运动方式,但在运动过程中还是要考虑体能、耐受力等身体情况,酌情进行运动,不可过于激烈或时间过长。
2.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增肌锻炼,包括上肢、下肢、呼吸肌的训练。一般有上下肢的负荷运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阻力呼吸训练等。一般建议1周2次即可,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运动强度。
腹式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法是最基础的一种呼吸方法。呼气时让横膈膜上下移动,使得腹腔压力增加,将脏器挤到下方,从而引起腹部膨胀,吐气时横膈膜会高于正常水平,进行深呼吸时,容易将肺底二氧化碳呼出,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
具体方法:放松肩部,将手放在上腹部或肋骨旁,吸气时应感受到腹部底和两边肋骨向上升起,呼气时则自然放松回原位。注意呼吸时不应刻意隆起腹部。
患者可由仰卧或半卧姿势开始尝试,当能应用自如时,则改为坐起或站立。
(腹式呼吸)
缩唇呼吸训练
缩唇呼吸法是一种可以减轻因气管收窄而引起气促的呼吸法。应采用小量吸气,长时缩唇呼气的方式,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
具体方法:放松肩部,用鼻子吸气,双唇合起,剩下一细缝,将空气从唇间轻轻呼出。动作要慢,并要把空气全部呼出。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约 1:2。吸气时心数:1-2。呼气时心数:1-2-3-4。
(缩唇呼吸)
阻力呼吸训练
吹气球或吹笛子、单簧管等吹奏乐器同样可以起到锻炼呼吸肌,恢复呼吸功能的作用。
具体方式:吹气球锻炼可从术后的第二天开始。先深吸一口气,对着气球口慢慢吹,直到吹不动为止。在术后的两周内每天可重复多次该训练。
3.太极、气功等
太极、气功等作为中医传统的运动方式,可以起到增强心肺功能等作用,也不失为一种术后康复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对于此类的研究较少,本文不作过多介绍。
疗效判定方式
运动一段时间后该如何判断目前的运动是否有效,有没有必要做出调整呢?除了单纯的以体感为判断,还有相当多的指标可以帮助您了解您的运动成果。
1. 六分钟步行距离
以患者在6分钟内步行的最大距离为评价指标,该测试强度和大多数患者的日常最大活动强度类似,因此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真实的运动耐力。
2. 最大耗氧量
该指标可以直接评价心肺功能,反应运动耐力,还可以肺癌手术并发症的独立预测指标和肺癌手术风险的评价指标,该指标与人群死亡率负相关。
3. 肺功能
肺功能也是运动干预疗效的观察指标之一,通过测量肺活量、1秒末用力呼气量、一氧化碳弥散力等指标可以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判断是运动是否是肺功能恢复至手术前状态。
4. 其他疗效评价指标
肌肉力量、肿瘤发展情况、免疫功能等都可以作为运动训练的评价指标,对于治疗成果进行综合的判定。
通过运动干预可以帮助肺癌手术患者提高运动耐力,改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等。运动训练是一种良好的癌症康复手段,不仅可以用于术后的康复,在术前甚至整个癌症治疗过程都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也别忘了劳逸结合,适当、合理的运动才能在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页:
[1]